(地震知识普及读后感)关于地震知识你了解多少
地震知识的整理和普及
地震谣言的出现暴露了人们对地震知识的缺乏。如果不是基于科学常识,就会导致谣言的传播。让我们学习边肖来普及地震的相关知识,供大家参考。
地震学知识:在地球中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,分为纵波和横波。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是纵
沿地面传播的地震波称为面波,分为勒夫波和瑞利波。
p波:一种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的波,传播速度较快。当它到达地面时,人们会感到颠簸,物体会上下跳动。
横波: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,传播速度比纵波慢。到达地面时,人会感到晃动,物体会前后摆动。
面波:体波到达岩石界面或表面时,会产生一种振幅很大的波,沿界面或表面传播,称为面波。面波的传播速度小于横波,所以它跟随横波。
地震知识:地震震级小于3级。如果震源不是很浅,这种地震一般不容易察觉。
有感地震的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,小于或等于4.5级。人们可以感觉到这种地震,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。
中强地震震级大于4.5级小于6级。属于可以造成破坏的地震,但破坏程度也与震源深度、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。
强震的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。其中,大于等于8的震级也称为巨震。
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里氏4.5级以上的地震。
地震知识:地震灾害破坏地面振动,这是地震最直观、最常见的表现。海底或沿海地区的强烈地震会引起巨浪,这被称为海啸。mainland China的强震会引发滑坡、崩塌、地裂缝等次生灾害。
破坏性地震通常发生在浅源地震中。同样大小的地震,由于震源深度不同,对地面的破坏程度也不同。震源越浅,伤害越大,但波及越小,反之亦然。破坏性地震,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,震源深度为12公里。
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了地震的震级。释放的能量越大,震级越大。地震相差一个级别,能量相差30倍左右。量级差0.1,释放的能量平均差1.4倍。1995年日本大阪神户发生7.2级地震,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二战期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的1000颗原子弹。
地震知识:地震前兆中的地下水异常
(1)水位和水量的异常变化。比如枯水期井水位上涨,泉水量增加;在雨季,水位下降或泉水停止流动。有时候井水自己流,自己喷。
②水质的变化。比如井水、泉水变色、变味(如苦、甜)、浑浊、有异味。
③水温的变化。水温超过正常范围。
4其他。如翻花冒泡、喷气响、井壁变形等。
生物异常
动物观察地震前兆"生活工具"它们往往在地震前出现各种异常行为,向人们预示着即将来临的灾难。现已发现数百种动物在地震前都有一些异常行为,其中常见的异常反应有20多种,最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有:
恐慌反应:如大牲畜不入圈、犬吠、鸟或昆虫乱飞、异常群体迁徙等。
抑制性异常:如果行为变得迟缓,或者发呆,我就不知所措;或者拒绝进食等。
生活习惯的改变:比如冬眠的蛇出洞,老鼠白天不怕人,青蛙大量上岸。
电磁异常
电磁异常是指地震前收音机、电视机、荧光灯等家用电器的故障。最常见的现象是收音机失灵,手机信号减弱或消失,电子闹钟失灵。
地震声音
地震前,经常有声音从地下深处传来,这是"地球声音"。地震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、几小时、几天或更早;它最多出现在地震即将发生前的几分钟。
地声的声音和熟悉的声音是不同的,变化的。如:"就像从地下开来的火车""听起来像石头的弹幕""类似机器的轰鸣声""风的呼啸;"石头相互摩擦的声音"等一下。然而,有时地球的声音并不容易与远处传来的风声、雷声和机器的轰鸣声区分开来。
地震灯
地光也是临震前的一种宏观现象,我国在多次地震前都观测到了。它们通常出现在临震前或临震期间,有些出现在震前几小时或更早。
地球光的颜色很多,有红、黄、蓝、白、紫,有的像电火。它们有不同的形状,如条形灯、片状灯、球形灯、柱状灯、火状灯等等。地光一般出现时间很短,不容易观测到。地面光也很难识别,因为它的形状和颜色有时与焊接光和闪电相似。
猜猜你有兴趣:
1.关于地震逃生知识的手抄报内容。
2.抗震知识手抄报内容
3.关于地震的知识
4.地震科普知识宣传
5.地震科普知识材料
版权声明: 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!谢谢大家!